炭河古城开园倒计时6天,记者提前探营揭秘幕后故事
台前幕后,个个都是“拼命三郎”
-
宋城炭河古城将还原3000年前西周社会、生活场景,再现青铜礼乐文化。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张洋子 实习生 刘琼莎
在这里,“国之重器”四羊方尊名扬天下;在这里,炭河里文明让世界惊艳;在这里,一座古老都城即将盛装登场。7月3日,宁乡黄材镇,中国最大的西周文化主题公园宋城炭河古城将正式开门迎客,由宁乡县委县政府、宋城演艺集团合力打造的大型歌舞《炭河千古情》将全国首演。离开园只剩6天,景区准备得如何?演出彩排是否顺利?本报记者提前探营,为你“剧透”开园背后,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群像。
艺术团成员,个个全力以赴
“注意位置,注意位置!”自5月31日演职人员入驻宁乡以来,宋城艺术总团副团长单晨炜总会站在场下中央,拿着话筒不停喊话。在他身旁,总导演黄巧灵、宋城艺术总团常务副团长张凯也会全神贯注紧盯舞台,不时对演员的动作、表演的结构作出调整。
一个成功的演出,离不开台前幕后所有人的付出。作为宋城“千古情”系列的突破之作,《炭河千古情》更汇集了近200余名演职人员,这段日子人人早出晚归,个个都是“拼命三郎”。
拼的是时间,离首演只有6天,每次排练都还在死抠道具配合、表演走位等细节;拼的是默契,团队里炭河千古情艺术团演员,要与来自宋城艺术总团的支援演员合作无间;拼的是信念,34岁“高龄”的艺术团团长刘俊练舞时小腿胫骨骨折还整天坚守前线,女主角扮演者贾楠水土不服高烧,带病排练《炭河绝恋》……
“干旅游演艺这行,这些都是分内事。”刘俊说。从艺术团演员,舞台工程师到服装道具组,累的背后更多是快乐。“之前来吃了长沙的小龙虾,首演后再去吃一顿!”这群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旅游演艺人员,笑着对记者说。
持续性降雨,浇不灭建设热情
炭河古城的办公楼里,挂了一块倒计时牌子。随着牌子上天数一天天减少,开业、首演时间一天天临近,所有古城工作人员的压力都在增加。日前,宁乡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这为湿热的宁乡送来清凉,但也为正如火如荼推进建设的炭河古城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走进古城,机器的隆隆轰鸣声、淅淅沥沥的雨声、往来工人的吆喝声……奏响了一支热火朝天的进行曲。作为“歌曲”的总指挥,炭河古城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林海峰透露,目前炭河古城95%的工程项目已建设完工,多数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但一个严峻的问题仍然摆在他面前:多日持续性降雨。林海峰告诉记者,为确保室外施工不受雨水影响,施工现场搭上了雨棚,施工时间也变成了全天候两班倒,通宵作业。“前提是一定要保证质量和安全。”走进施工现场,工人们戴着安全帽,身着雨衣,脚穿筒靴在雨中忙活。“如期开园肯定没问题。”林海峰对此信心满满。
据悉,炭河古城从去年7月5日正式开始施工,现已完成土石方量100多万立方米,夯筑城墙20000多立方米,栽种树木17000多株。如今,古阙公园中高耸的烽火台和巍峨的古城墙连成一片,园区内木制瞭望塔可眺望沩山风光,青羊古镇、炭河古城城门主体基本竣工,西周风情街各项游乐设施陆续到位。一个还原三千年前的西周社会、重现璀璨青铜礼乐文化的古城即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