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们在中国的家”
2017年“快乐长沙·我的家——外国人眼中的长沙”活动举行,56名外籍友人畅享湖湘文化大餐
长沙晚报讯(记者 钱娟)“这里是我们在中国的家!”今年是外籍友人邦妮·科玛来长沙的第三个年头,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她对长沙的热爱。赏青铜古器、游炭河古城、寻西周遗风……前、昨两日,2017年“快乐长沙·我的家——外国人眼中的长沙”系列主题外宣活动在长沙举行,在长学习或工作的56名外籍友人走进李自健美术馆、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特色小镇灰汤、长沙高新区,开启湖湘文化之旅,感受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外侨办主办,市委外宣办、长沙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长沙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宁乡县委宣传部、长沙高新区招商合作局、长沙市外国专家局联合承办。活动期间,“全球巡游展 回归大长沙”“穿越三千年 炭河西周情”“游温泉小镇 看农村新貌”“创新产业园 创业朋友圈”等四大主题活动纷纷登场,来自美国、西班牙、德国等24个国家的56名外籍友人足迹遍布“一江两岸”,零距离体验地道“长沙味”,领略长沙得天独厚的山水洲城美景,见证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长沙人的热情与豪气,也体验到这座城市带来的舒适和愉悦。”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邦妮·科玛,对“三馆一厅”、天心阁、橘子洲、岳麓山等长沙地标如数家珍。如今,她的儿子也成了半个“中国通”,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在长沙,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谈起眼中的长沙城、长沙人,邦妮·科玛说,生活在长沙,最惬意的是去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到图书馆慢品咖啡,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在上演新惊喜。
“以前对湖南的印象是毛泽东主席,这次旅行让我大开眼界,长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长沙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时2天的长沙之行,充满中国元素的油画、巧夺天工的青铜文物、炭河千古情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在曼彻斯特年轻小伙Liann Downers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沙很美,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一路游,一路拍,Liann Downers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用镜头拍下一个个最美瞬间,记录长沙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我很享受在长沙的生活,这里创新创业活力足。”来自德国的 Hans-Georg Ackermann 来长沙已经整整12年,长沙成为他在中国的第二故乡。长沙“人才新政22条”发布,向世界青年才俊发出“招贤令”,Hans-Georg Ackermann 成为首批提交申请的外籍友人。即将成为长沙引进的首批国际人才,当好长沙的建设者和“代言人”,Hans-Georg Ackermann 倍感荣幸。他说,期待长沙能与德国在技术交流方面深化合作,期待长沙发展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