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速铁路国际研讨会长沙召开
中外21位院士把脉高铁发展
长沙晚报讯(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王见湘)如何在高铁建造上防范复杂多变的恶劣天气环境?高铁的控制系统如何更好地防止灾难性故障?昨日,2017高速铁路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海内外40家单位、21位院士、2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近五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范围内的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产业格局调整贡献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标准”,特别是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此次研讨会面向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高铁规划设计与建造技术与模式、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新技术、高铁安全保障技术、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等为主题。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从中国铁路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机遇与挑战出发,提出了在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铁路发展坚持“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美国圣母大学Ahan Kareem院士从复杂多变天气环境下的结构和车辆影响出发,建立了结构和车辆非静态负荷效应的分析建模工具,引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创新。36份报告,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粉末冶金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视角充分探讨了中国与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深度问诊高速铁路发展状况,提出对策良方,打通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任督二脉”。
此次研讨会由中南大学、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联合主办。